一湃书评——《金钱不能买什么》

发布者: yipailawer 标签: 发布时间: 2018-01-05 19:55

微信图片_20180108195809.jpg

     对于许多中国读者来说,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并不陌生,他在哈佛大学的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曾被网易公开课引进并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桑德尔教授的授课方式是西方教育典型的苏格拉底式教学,通过一系列或真实或精心设计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然而他总是有办法让学生陷入伦理的两难困境,无法确定“该如何做是好”,而正是这种两难的困境,才激发了我们对道德、社会、法律更加深入的思辨

   《金钱不能买什么》是桑德尔教授近年来的又一部作品,这本书中,桑德尔教授把视角投向经济学,对现代社会人们的思维被市场经济思维“绑架”而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进行反思。

   书中,桑德尔教授提到了许多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对公共道德观带来的冲击: 

/多花50美元就可以插队、黄牛出售门诊号而轻易发财,最先得到医生问诊机会的不是最急需治疗的病人而是最有钱的人

/只要付钱,一些政府允许狩猎者射杀一定数量的濒危动物、欧盟构建了一个碳排放交易市场使得一些公司可以买卖排放权(每吨13欧元)

/被录取进著名大学的学生未必是最优秀的学生而有可能是父母最富有的学生

/西方国家在印度寻找代孕妈妈

/制药公司寻找药品安全实验环节的人工试验对象,报酬取决于药品对试验对象的侵害程度以及引发的痛苦……

微信图片_20180108195812.jpg

    这一系列让人感叹“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的例子,正是这个星球上正在发生的事实。

    我们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反思,并不是出于一般民众对既得利益者的仇富心理,也不仅仅是出于对不平等现象的简单义愤,相反的,桑德尔教授以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思辨,从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公共道德的期待出发,探寻市场经济思维对公共道德的冲击,以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到底什么可以自由交易,什么又绝对不应该以金钱购买。


经济学的核心原则之一是价格效应:

      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在一般商品市场中这样的价格效应是有效的,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起到调控的作用,从而维持市场竞争的秩序和消费者的利益;然而当我们试图把市场领域的原则转移到那些受非市场规范调整的社会领域——诸如环境保护、人身安全与健康、教育机会等——这些原则就不可靠了。

     人们通过自身勤勉奋斗和诚实经营所获得的财富当然是不可侵犯的,人们理应享有自由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但若我们妄图以市场价值观解决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的所有领域,将一切事物都变得待价而沽。


桑德尔教授提出,这至少会造成两种后果:


       首先会造成不平等。“如果有钱的优势只体现在他们能够购买游艇、赛车或者去好地方度假,财富不平等倒也还不会显得那么扎眼。”桑德尔评论说,“但是,当金钱可以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政治影响力、更好的医疗措施、安全的居家环境、更好的学校,这种财富分配不均就会显得异常突出。”

      其次会造成腐蚀。当我们决定对某种物品进行交易,我们也就同时决定了:把这种物品视作商品(即谋利和使用的工具)是适当的,而如果生活中的某种事物被转化为商品的话,那么它们就遭到了腐蚀或贬低。

      例如,我们为碳排放量设定的价格就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出的贬低,此外,当环境保护的责任可以被量化、被交易,在某些公司的心目中,为超量的碳排放量付钱渐渐地不再具有“负责”和“惩罚”的意味,而变成一种购买行为,只要赔的起钱就可以以环境损害为代价继续生产活动,企业家心目中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理直气壮破坏环境的心态。

      当市场已经远离道德规范,我们需要用某种方式来重建市场与道德规范之间的联系。我们的社会从拿市场经济做工具,变成被市场价值所操控,市场把它的手向非经济生活领域伸得越深,市场与道德问题就纠缠得越紧。

      然而在这个时代,经济学家似乎对市场经济理论抱有极大的自信心。当市场经济思维为公共道德观带来冲击,当法学家和伦理学学者对市场经济理论开始研究和探索,我们期待更多的经济学家带着开放的、包容的心态,加入这一场跨学科的反思和思辨。

微信图片_20180108192532.jpg